李亞威[深圳市文聯文藝創作室主任]

李亞威[深圳市文聯文藝創作室主任]

李亞威,女,深圳市文聯文藝創作室主任,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國家一級編導,紀錄片導演,深圳市文聯第七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

基本信息

主要事跡

用生命記錄彝族文化

歷時近兩年,跑遍2萬多公里山路,李亞威拍攝出41集大型風情叢片《火之舞?告訴你一個楚雄》,為落後貧困的楚雄打開了一扇通往文明世界的窗;李亞威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還用鏡頭攝錄下郭春園、叢飛等深圳愛心人物。

20世紀之初,深圳的一位女導演走進了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山寨中,歷時近兩年,跑遍了2萬多公里山路,用自己的生命記錄著那裡正在消逝的文化,拍攝出41集的大型風情叢片《火之舞?告訴你一個楚雄》,為落後貧困的楚雄打開了一扇通往文明世界的窗。她不僅自己貼錢為那裡的彝族人民拍片,還捐錢建起了一座文化站,這位瘦弱的女導演在楚雄彝族人民那裡受到了英雄般的愛戴。她,叫李亞威。李亞威是深圳市文聯文藝創作室主任,市電影電視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也是國家一級編導。她來深圳前,在長春電影製片廠任藝術處主任,1994年毅然選擇到深圳尋找一種重新開始的生活。初到深圳,她就拍攝了電視電影系列片《深圳故事》,其中《眼睛》榮獲第21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和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升》《媽媽飄著長頭髮》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入圍及提名獎。“這些片子都是描寫深圳人的生活、自我衝突的故事,人性在特殊環境下的顛覆和撕裂,是我個人對這座城市的表達。”

談起與雲南楚雄彝族人民的那段情誼時,李亞威十分淡然,這一切的發生仿佛本就那么的自然。2000年,李亞威應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宣傳部邀請為當地拍攝一部宣傳片,當地政府投資80萬元要求拍21集。而對藝術作品一向看得至高無上的李亞威,沒有把這次拍攝簡單地定位為一般的宣傳片,而是耗盡了心力,從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民俗史、文明史的高度對這個民族進行著記錄,近兩年的攝製時間裡,她跑遍了楚雄的九縣一市,行程近兩萬公里,最後拍攝成了615分鐘、41集的大型風情叢片《火之舞》。攝製如此大型的紀錄片,原有的80萬元投資是遠遠不足敷出的,李亞威不僅自己未取一分錢報酬,還為該片拉來了30萬元的贊助,更把自己近8萬元存款投入到該片的製作中,“當時我的存摺里取得只剩10元錢了,一時真是彈盡糧絕。當錢和藝術放在一塊的時候,我肯定先選擇藝術。我對藝術崇敬到可以用生命來換。” 正如李亞威所說,她就是“拎著一條命在拍片”。楚雄地處高原,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而她始終都奮不顧身地戰鬥在拍攝一線。“那裡的文化遺蹟正在不斷消失,隨時一場土石流就什麼都沒有了。當我聽到哪個地方的文化遺蹟是沒被記錄過的,我就一定要奔那裡而去。如果說我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用我的生命記錄正在消失的文化。”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李亞威有著男人般的堅韌和執著。有一次她在海拔4000多米的曇花山上拍片,得了重感冒,但她硬頂著高燒堅持拍片,後來昏倒了被工作人員抬下山去,在高原上感冒是會死人的,燒得昏沉沉的她還不忘囑咐工作人員:“如果我不行了,一定要把我深圳的房子賣了把這片子拍完,我是一個人,人家可是一個民族哇!”聽了這話,身旁的工作人員們都哭了。抬下山時,李亞威還惦著要經過一座哀牢山進行拍攝,於是一路上迷迷糊糊地不停交代工作人員“呆會兒過哀牢山時一定叫我啊,拍片子時一定叫我啊。”後來她醒後得知哀牢山已經過去了時,不禁放聲大哭,怪大家為什麼不叫醒她。這場大哭把在場的彝族工作人員都深深打動了,“這個深圳人竟然這么熱愛我們彝族文化!”

捐錢兩萬多建文化站

拍完《火之舞》後,李亞威為這部片子貼錢貼得自己存摺里只剩10元錢,連去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該片研討會時買件像樣衣服的錢都沒有,還是一個朋友買了一套1000元的衣服讓她穿去。《火之舞》播映後得到了國內外極高的評價,獲得了全國電視“星光獎”、中國電視新聞獎等7項大獎,也為楚雄帶來了巨大的知名度,很多人通過《火之舞》了解了楚雄。不止於此,李亞威還免費為楚雄彝族人民拍攝了電影故事片《油菜花開》、音樂史詩《彝族大歌》和電視欄目《文明的故事》等,均未收一分報酬。李亞威甘心情願地奉獻著,不僅因為當地的瑰麗文化,也因為當地的極度貧困。2006年,李亞威在楚雄武定縣老木壩村拍《油菜花開》,看到村里窮得全村人想看一本書都找不著,於是她個人捐出21000元,為老木壩村建了一座文化站,而就在她捐出這筆錢時,她自己在深圳按揭房子的尾款還沒有著落。“藝術家的良心特別重要,我捐建一座文化站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但這個舉動是個吶喊,喚醒更多人,哪怕給一本書、一台舊電腦、訂份報紙,這個文化站就會起來了。”很快,就有昆明等地的作家跑來為這個文化站捐書,深圳市文聯也捐了電視、DVD和錢。平時,李亞威時時不忘楚雄的彝族朋友們,楚雄是地震多發地區,每當那裡發生地震,李亞威總是第一個捐款,每次去楚雄,她都會帶上大包衣服送給貧困民眾。“就連有時大老闆請我吃飯太貴時,我都在暗想不如不吃飯,把這錢給我拿給彝族的貧困朋友就好了。”

為深圳投射愛和激情

李亞威對彝族人民的深情厚誼,當地人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8年來,每到了當地石榴、核桃結果的時候,彝族朋友總不忘給李亞威寄來,甚至在看電視時,他們總要看看深圳的天氣預報,因為深圳有李亞威,他們關心她的冷暖。去年夏天,李亞威因病去了楚雄做了一次手術,“雖然深圳這邊已有領導為我安排去北京大醫院接受治療,我還是謝絕了,因為楚雄彝族朋友的真誠,讓我特別踏實,他們讓我有種心靈歸宿感。”在楚雄當地醫院裡,李亞威受到了最尊貴的待遇。老木壩村的老村長聞訊後,帶著一隻雞和村民們湊的800元營養費,跑了好幾天的路到醫院來看望她。“我常常為彝族朋友們那種特別執著的熱愛我的眼神而感動。”深圳《百家》總編輯趙小燕也親身感受過楚雄彝族人民對李亞威的熱愛,“去年4月我曾跟李亞威一起去楚雄採風,看到當地人對她是一種英雄般的愛戴,是真心實意的體貼關懷。”趙小燕舉例說,彝族朋友們都搶著為李亞威拎包,哪怕是一個小手提包。“我被李亞威為彝族人民所做的事而感動,也為彝族人民對她的熱愛而感動,這些感動讓我決定今年要動筆寫一部關於李亞威的報告文學。”李亞威不僅為楚雄的彝族人民奉獻著愛,她也為深圳投射著她的愛和激情。2003年,李亞威編導了電視紀錄片《大愛無痕》,挖掘宣傳了深圳當地的一批愛心人物,包括叢飛、曾柳英和她的“愛心一族”、平湖巾幗互助隊、高敏等義務獻血者。同年還拍了專題紀錄片《好醫生郭春園》,2005年又編導了《大愛無疆——歌者叢飛》,榮獲全國電視“金鷹獎”。生活中,李亞威是愛心一族,事業上,她是獲獎大戶,可謂是德藝雙馨,她說:“作為一個藝術家,品德有多高藝才有多高,一個人如果靈魂有了偏差,他的藝肯定高不了。”

獲獎作品

《火之舞》

《眼睛》

《升》

《媽媽飄著長頭髮》

《油菜花開》

《大愛無痕》

《好醫生郭春園》

《大愛無疆——歌者叢飛》

《火塘·阿朵瑪西》

獲獎介紹

第21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

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

全國電視“星光獎”

中國電視新聞獎

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雲南廣播電視政府獎2009年度MTV一等獎

藝術追求

“作為一個藝術家,品德有多高藝才有多高,一個人如果靈魂有了偏差,他的藝肯定高不了。”

公益事業

捐錢兩萬多建文化站

2006年,李亞威在楚雄武定縣老木壩村拍《油菜花開》,看到村里窮得全村人想看一本書都找不著,於是她個人捐出21000元,為老木壩村建了一座文化站,而就在她捐出這筆錢時,她自己在深圳按揭房子的尾款還沒有著落。

2017年5月19日,楚雄技師學院影視學院揭牌成立。楚雄技師學院影視學院由楚雄州榮譽市民李亞威創建。她從2000年來楚雄創作《愛在遠山》開始就與彝州結下不解之緣,毅然紮根彝州17年,先後創作拍攝了《火之舞·告訴你一個楚雄》等一批反映楚雄彝族文化的作品。

社會評價

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蔡春生:看了光明日報關於李亞威事跡的報導,很受感動。作為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藝術家,李亞威的可貴之處在於她能長期堅持貼近實際、貼近基層、貼近民眾,從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創作精品,不愧是“最美文化人”,也不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踐行者。雲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要組織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向李亞威學習,組織省內媒體宣傳好李亞威。

雲南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鄭明:李亞威在本職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跡,為她感到驕傲,因為她成功在楚雄。雲南文藝界應該很好地向來自深圳的藝術家學習,學習她獻身於藝術的高尚情操,學習她貼近生活,深入人民民眾當中為人民民眾創作的精神。

楚雄州州長李紅民說,自己和李亞威是好朋友,她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是個很能幹的人,是個善良的人,也是一個為文化藝術獻身的人。她對楚雄彝族文化的發掘傳承貢獻很大,在她身上體現的都是“正能量”。

廣東省文明辦副主任林海華:李亞威的感人之處在於一是無私奉獻;二是充滿愛心;三是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她的事跡不僅感動了楚雄,也感動了深圳,相信也會感動中國。

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羅烈傑:李亞威成長在東北,成才在深圳,成功在楚雄,要感謝楚雄這塊熱土給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源泉。她的事跡啟示人們:藝術家應該情傾何處?那就是應該以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根在哪裡?創作的源泉應該在山水大地、在民眾;心安何方?應該是使藝術源於人民、服務於人民。

深圳市文聯專職副主席楊宏海:李亞威是一位非常有激情的文藝工作者。她到深圳市文聯擔任文藝創作室主任後,工作非常紮實。立足深圳,深入生活,關注當下,關注火熱的深圳建設,創作了以《深圳故事》為代表的一系列電視節目。李亞威還以更充沛的熱情,關注和投入到西部的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文化建設上來。她是用生命去擁抱這片土地,用火一樣的激情去參與創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她跟彝族自治州結下了非常濃厚的友誼,展現了深圳人的一種新的精神,是一種海納百川的精神。

《百家》總編輯、國家二級作家趙小燕:作為一名具有高尚品格的文藝工作者,近8年來,李亞威以驚人的毅力和奉獻精神,不計報酬,甚至個人出資,為雲南彝族少數民族的文化傳承以及現代文明的傳播做了大量的工作。李亞威的奉獻精神,與臧金貴、賀方軍、郭春園、叢飛等同志同出一脈,都是深圳這片土地滋養出來的,是深圳精神的一種體現。她與彝族人民的情誼,是一個深圳人和一個民族的情誼;她代表的,是一個城市的形象。她以德從藝,以藝創作,正是深圳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城市所需要的文化元素,也是帶動文藝精品創作的榜樣。我們不僅要宣傳、學習已經逝去的英雄,還應珍視和學習身邊像李亞威這樣的同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